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稳定器”(国际观澜)

57

主题

8

回帖

23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37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稳定器”(国际观澜)
科雷·安德森·努内斯·查加斯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 第 17 版)

  正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节点。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讨论正在地球上最富生命力、同时也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亚马孙雨林地区展开,这片土地成为全球南方描绘可持续发展新愿景的重要舞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巴黎协定》达成10年间的表现,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的“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正在推动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体系变革。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投资规模居世界首位,为构建全球绿色供应链提供持续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电动汽车生产国,中国构建了一个将清洁能源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的生态系统。从中央规划到地方实践,中国形成了碳市场、绿色信贷、能效标准等配套制度,积极推动宏观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与某些国家反复退出《巴黎协定》或削弱气候承诺不同,中国在减排与发展的平衡中展现了执行力和持续性,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新动能。这种理念在巴西、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引起共鸣。对于全球南方而言,气候行动不仅关乎减排,更关乎发展权、公平性与民生改善。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绿色转型不只是环境议题,更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长期以来,全球气候治理往往由发达国家主导。中国不断引领完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正在逐渐打破这一旧模式,强调各国通过技术共享、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推动全球构建更包容和公正的气候治理体系。

  在COP30筹备过程中,中国既是重要的参与方,也是积极的协调者,在多边框架下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中国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减排诉求与发达国家的责任与资金义务对接;另一方面,中国通过技术合作、能力建设与资金动员相结合,帮助各方形成可执行的方案。正如我们在过去10年中所见,中国已成为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稳定器”。

  近年来,拉中气候合作不断拓展内涵、丰富形式。从清洁能源开发到土地修复,从低碳城市建设到发展绿色金融,合作形式日益完善。在中拉论坛机制下,多项倡议聚焦绿色转型。面对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中国的开放姿态尤为可贵。作为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出口国,中国加强与拉美国家的产业合作,对降低拉美绿色转型成本具有显著价值。

  拉中气候合作还承载着更深层的文明意义。虽然来自不同文化,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与拉美的“美好生活”哲学,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对以过度开发换取短期增长。在贝伦这座连接原始森林与现代生活的城市,这两种理念交汇,一种面向未来的共识正在形成,它强调发展权与生态权的平衡,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贝伦大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各方见证发展中国家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更广泛的全球南方合作,说明通往低碳未来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倡导平等、包容、合作,需要各国在政策、外交、技术等多个层面展开合作,共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期待COP30放大这种相互尊重与团结互助精神,激励世界各国共同书写通向绿色未来的新篇章。

  (作者为巴西帕拉州立大学校长、社会环境和湿热带可持续发展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