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0763.shtm
作者:赵广立,刁雯蕙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9/2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 刁雯蕙
前不久,刚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杂志发表了文章的曾振中,脑袋里仍有一堆问号。
倒不是论文有什么问题。作为南方科技大学从事地球系统过程与全 ...
-
转自:“气象学家”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dFn0uolVymum5mY6GF0xtQ
Decadal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etected in cloud motion vectorsLarry Di Girolamo, Guangyu Zhao, Gan Zhang, Zhuo Wang, Jesse Loveridge & Arka Mitra
引用本文
Di Girolamo, L., Zhao, G., Zhang, G. et al. ...
-
转自:“科技导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xP0bCuLJmqvRgMMx4k3JLA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10期《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与全球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领域之一。《科技导报》邀请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总结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 ...
-
https://mp.weixin.qq.com/s/M-za6npOs1gKkSJOxiDoFg
韧性城市研究室 PKU韧性城市研究室 2025年07月26日
0 论文信息
标题:Drivers of the extreme North Atlantic marine heatwave during 2023
期刊:Nature
时间:04 June 2025
作者:Matthew H. England, Zhi Li, Maurice F. Huguenin, et al.
DOI:https://doi.org/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2155.shtm
作者:刁雯蕙,朱汉斌,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5
“‘桦加沙’的极端强度或许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台风数量减少、强度增强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王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道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团队在Nature发表题为“Past warm intervals inform the futur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不同气候增暖背景下南亚夏季风变化机制的一致性,强调了古气候参照物在提升未来气候预估准确性方面的重要潜力。
该研究综合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 ...
-
Climate science for 2050
Guy Brasseur1,2* Detlef Stammer3 Pierre Friedlingstein4,5 Gabriele Hegerl6 Tiffany Shaw7 Kevin Trenberth2,8 Jadwiga Richter2 Carolina Vera9 André Berger10 Helen Cleugh11 Steve Easterbrook12 Paul Edwards13 Daniela Jacob14 Michael Mann15 Valérie Mass ...
-
https://mp.weixin.qq.com/s/ihAS8goi06aift55_WZpjQ
原创 黄建平 科学通报 2025年10月10日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北半球夏季热浪愈加频发[1,2], 同时土壤也出现明显的变干趋势[3], 热浪频发和土壤变干并发这一特征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北美西部、东欧和东北亚尤为显著[4~9], 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的敏 ...
-
https://mp.weixin.qq.com/s/J4LgGpSE3S23vTdwENM9oQ
陆气耦合与生态水文遥感小组 2025年09月19日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带来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大挑战。为了识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评估方法,量化了全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率的反应。通过构建植被敏感性指数(VSI),结合MODIS遥感 ...
-
2023年12月中旬,一场强寒潮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标志着一次“天气鞭打事件”(Weather Whiplash Event)的发生(图1)。天气鞭打事件指气温从极端暖(冷)到极端冷(暖)的快速剧烈变化。然而,传统识别指标(如温度方差)难以充分反映这些事件中气温演变的特征。
图1 1979至2023年12月份中国区域的(a)地表气温演变及 ...
-
台风相关的降雨根据落区可分为本体降雨和远距离降雨(Predecessor Rain Event,PRE)两大类。远距离降雨即指发生在台风环流范围之外且与台风之间存在物理联系的降雨,其降雨量有时甚至远大于台风本体降雨。2021年7月,河南发生了一次典型的PRE事件,本次暴雨过程伴随着多尺度系统协同作用。已有研究并未定量分析副高和台风 ...
-
1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研究所、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等全球31个研究单位的54位科学家 ...
-
继2023年,2024年再次成为了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2024年初非洲南部和中美洲的持续干旱到年末西班牙的灾难性暴雨和北美东海岸接连发生的致命飓风Helene和Milton,这一年又见证了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纪录(图1)。
图1. 2024年全球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回顾 ...
-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频率与强度持续攀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和全球碳循环构成严峻挑战。中国西南地区作为重要的碳汇区域,其丰富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在极端气候下变得脆弱,复杂地形进一步加剧了植被对干旱的敏感性。
2023年春季,西南地区经历了罕见的极端高温—干旱复合性事件,引发大范围居民 ...
-
2023年、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创新高,但2023/2024年冬季北半球多地发生极端冷事件。例如,2023年12月中旬席卷中国东部地区的极寒事件、2024年1月初北欧的极寒事件、2024年1月中旬美国大部分地区遭受的极寒事件等。这些极寒事件的发生,给原本就争论不断的全球变暖与欧亚大陆、北美中纬度极端冷事件关系的争论又增添了一 ...
-
夏季风的次季节变化通常表现为活跃事件(降水充沛期)和中断事件(降水匮乏期)的交替出现。这两类事件可能引发相反的气象灾害,如洪涝和干旱,极大影响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热带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具有显著的次季节变化,并能够通过激发大气环流异常影响东亚的天气气候。因此,把握热带西北太平洋季风活跃和中断事件的 ...
-
https://mp.weixin.qq.com/s/MPDlArkfRHYeq4clAj0k_A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 2025年08月26日
8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同位素实验室团队,联合英国南极调查局等多家国内外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北半球西风带变化调控的东亚季风区间冰阶的多样性”的研究论文(Inters ...
-
2024年6月,中国南方遭遇了持续强降雨,造成严重社会经济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全球能量和水循环(GEWEX) 组织的“初始化地表温度及积雪对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影响(LS4P)”国际项目的研究初步发现,春季青藏高原地面温度偏高/低时,中国南方夏季很可能遭遇洪涝/干旱。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春季的地面温度,发现2024 ...
-
https://mp.weixin.qq.com/s/bQG3T47W7xh8KzVbmh_nkw
安霞东等 海气风华 2025年08月25日
跨洋盆相互作用是进一步理解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的重要前沿方向,其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已揭示了多条北大西洋影响热带太平洋的大气和海洋通道。
近日,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eophysical ...
-
北极涛动(AO)是冬季热带外北半球大气环流最主要的模态之一,对北半球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AO的空间结构并非恒定不变,特别是在太平洋区域的中心强度上,存在显著的年代际波动。然而,驱动AO太平洋中心年代际变化的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明晰,因此揭示这一变化背后的物理机制,对于提高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