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平流层极涡的模拟是当前气候模式存在的长期挑战(例如“冷偏差”和“强西风”),这可能源于平流层波拖曳的不足,从而导致极涡的延迟破碎,国际上普遍采用定常基流(风场方向和大小不随高度发生变化)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的全球气候模式中均存在该问题。来自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 ...
-
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亚洲夏季风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早期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在北半球夏季作为一个巨大热源(Yeh et al., 1957),其强烈的地表感热加热可导致对流层低层产生气旋性环流异常,并激发高原南坡的强烈垂直运动,伴随对流层中上层显著的潜热释放,这一现象被称为感热气泵驱动机制(SHAP)(Wu et al., 19 ...
-
转自:“EarthAi”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QRnBDxNtBy46eqbIb3B17g
第一次算力竞赛:数值天气预报的早期历史The First Compute Arms Race: the Early History of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Charles Yanghttps://arxiv.org/abs/2506.21816
摘要
本文追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间,全球将早期 ...
-
2025年5月12日,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委员会(WCRP)发起的“全球公里级数值模拟黑客马拉松”(km-Scale Hackathon 2025)北京节点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密云园区正式开幕。作为全球九大节点之一,北京节点将汇聚来自中国及国际顶尖气候科学家,共同破解气候模拟领域的前沿难题,推动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研发 ...
-
2025年5月12-16日,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委员会(WCRP)发起的“全球公里级数值模拟黑客马拉松”(km-Scale Hackathon 2025)北京节点活动在北京密云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喀麦隆、德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波兰、俄罗斯、泰国、孟加拉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单位的近100人参加 ...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基于神威海洋之光超算平台开展了次季节尺度(30天)全球对流解析模拟试验。研究发现全球对流解析模拟可降低传统气候模式(数十公里空间分辨率)在印度半岛夏季风降水的低估偏差,提升南亚季风降水的次季节预报能力。进一步结合再分析和观测数据,揭示了南亚夏季风降水 ...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赵纯教授团队与先进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安虹教授团队利用基于国产新一代神威超算构建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将2021年“烟花”台风120小时轨迹预报误差降低在100公里内,并结合灵活的变分辨率模拟揭秘复杂台风轨迹精准预测方法,实现计算效率与预测精度的双重优化。研究成果以“ ...
-
气候模式大样本集合模拟对于研究外强迫和内部变率、减少未来预估不确定具有重要作用。气候模式大样本集合模拟由于具有充足样本,相对少量样本的集合以及多模式的样本(每个模式少量的样本)集合而言,其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定量人类活动或者内部变率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极端事件历史归因、实行未来气候和极端事件的预估和 ...
-
多初值、多模式的超级集合预测系统能够同时降低模式初始条件以及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提升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当前,国际主流的气候预测业务中心,如美国(NMME)和欧洲(EUROSIP)等相继建立了多模式气候预测系统,并在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自2015年起,以我国国内自主模式为核 ...
-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多条主要河流提供水源,养育了全球超过20亿人。随着全球变暖,冰川加速消融,未来水资源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传统气候预估能够揭示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但未来1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仍因内部气候变率的显著影响而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年代际气候预测作为一种新兴工具,通过结合气候系 ...
-
2025年3月2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简称“学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戴永久院士(主任)、石耀霖院士、穆穆院士、宋君强院士、夏军院士、于贵瑞院士、王赤院士、黄建平院士、王艳芬教授、李俊研究员、胡永云教授 ...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严重影响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精准的气候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众多动力气候预测模式迅速发展,并成为季节性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但这些模式在全面准确描述大气运动的物理过程方面仍存在不足,面临参数化问题、初始场误差及计算过 ...
-
https://mp.weixin.qq.com/s/FGJgaVRlCW41t63qPaveNA
原创 贾文星等 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和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沈学顺院士团队成功构建了国际上还未曾见到的全球在线耦合的化学天气模式(Global Chemical Weather, GCW),减小了天气模式对平流层温度预报的偏差。该研 ...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与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曾振中团队合作发现,亚马孙的森林砍伐令雨季更潮湿,旱季更干燥。这项分析凸显出热带地区树木砍伐对本地和区域的影响,强调需采取紧急行动减少这一重要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损失。相关研究3月6日发表于《自然》。
人们已经知道砍伐热带森林会影响降 ...
-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委员会(WCRP)发起的全球公里级数值模拟黑客马拉松(km-Scale Hackathon 2025)是一个旨在推动气候科学研究进度的国际合作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多个国际重要项目和倡议的支持,包括虚拟地球引擎(Earth Visualization Engines)和地球系统模式和观测计划(WCRP ESMO)。此次Hackathon活动,全球科学家将共同 ...
-
https://mp.weixin.qq.com/s/i4vbbZ7x5GKTlTFnKq1o4A
刘燕飞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2025年5月19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启动全球3公里分辨率实时天气预报实验性研究。这一进展是气象学的一个里程碑,或将带来全球天气预报的重大进步。
研究人员基于NCAR的跨尺度预测模型(MPAS),每天 ...
-
大气所官网:https://iap.cas.cn/gb/xwdt/kyjz/202507/t20250701_7877560.html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是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的主模态,它表现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副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反相变化。IPO通过调整大气环流,改变热量和水汽输送,从而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影响。但是,现有的气候耦合模式在模拟IPO时仍存在 ...
-
近日,崂山实验室刘海龙研究员科研团队在超高分辨率海洋模式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构建了全球首例水平分辨率达1公里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以“A 1-km resolution global ocean simulation promises to unveil oceanic multi-scale dynamics and climate impacts”( 1公里分辨率全球海洋模拟有望揭开海 ...
-
转自: https://aos.fudan.edu.cn/47/1a/c14817a739098/page.htm
云辐射效应能够调节地表和大气层顶的能量收支,对天气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云量日变化显著影响短波云辐射效应,但在当前全球气候模式中存在较大误差(Chen et al., 2022),严重削弱了模式对云气候效应的模拟能力。以往的模式评估工作多侧重于 ...
-
转自:【中国气象报】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40924704697090050
本报讯 记者 于桐 通讯员 陆春松 报道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利用云的观测资料,结合理论研究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深入开展云微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的基础研究,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