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全球警报拉响:极端天气-传染病复合灾害(EWED)——人类面临的双重生存危机

29

主题

8

回帖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7
发表于 昨天 15: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ACrTMEi4ozr9WJVJ8yog8g
原创 Science Bulletin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年09月18日

近日,由黄建平、连鑫博、王会军、朱彤等人领衔的题为“An overview of extreme weather-epidemic compound disasters”最新综述研究在Science Bulletin 2025年第17期发表。

该研究指出,气候变化正将人类推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极端天气-传染病复合灾害(EWED),已成为全球气候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该文系统总结了EWED的理论基础、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方法,并提出政策制定和应急管理研究的相关建议,以提升全球应对复合灾害的能力,守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不仅限于基础设施破坏和经济损失,更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空前挑战。尤其在极端天气与传染病叠加的情况下,一种新型复合灾难正在形成——“极端天气-传染病复合灾害”(Extreme Weather-Epidemic Compound Disaster,简称EWED)。这类灾害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机制以及气候适应策略构成严峻考验。

一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复合风险上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4年很可能是全球首个年均温度较工业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升温超过1.5°C的年份,达到1.55 ± 0.13°C,成为175年来最热的一年。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全球气温持续攀升的趋势,也预示着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和剧烈。研究显示,极端高温、强降雨、干旱、旱涝急转和沙尘暴等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并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影响范围扩大等特征。例如,热带地区屡创高温记录,而极地地区升温速度则远高于全球均值。同时,部分区域面临降水异常增多,而另一些区域则遭遇严重干旱威胁。这种气候模式变化打破了传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为病原体传播营造了有利条件。

二 极端天气与传染病的叠加效应,构成新型复合灾害

在此背景下,EWED逐渐形成。它是指由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飓风、干旱、热浪等)与传染病暴发或传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灾害系统。这类灾害并非两类风险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复杂的因果关系和非线性交互,放大了社会、经济和健康的整体风险。极端天气既可以直接触发传染病风险,如暴雨和洪水导致水源污染,引发霍乱、伤寒等水媒性疾病大规模暴发;也可以间接加剧疾病传播,如高温促进蚊虫繁殖,扩大登革热、寨卡病毒等虫媒疾病的流行区域。此外,极端天气还可能削弱现有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目前多数国家仍依赖疫情发生后的被动报告机制,缺乏基于多源数据的主动预测能力,导致在面对突发复合灾害时应急响应滞后,错失防控关键窗口。

三 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单一灾害防控已无法应对新时代挑战

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贯穿文明史:18世纪的天花、19世纪的霍乱、1918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占当时全球总人口2.8%)。如今,全球超过50%的已知人类传染病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其威胁性持续加剧。当前,人类正处于气候变化驱动的新传染病高发期。病毒变异加速、跨物种传播增强、粮食安全受威胁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空前压力。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单一灾害应对机制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必须转向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复合灾害治理模式。

四 构建EWED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与传染病叠加带来的复合风险,亟需加强以下四方面工作:

1. 明确极端天气对传染病的触发机制

需深入研究极端天气影响传染病暴发与传播的具体机制,特别是气候变量(如温度、湿度、降水等)与病原体存活、媒介生物活动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提前识别潜在的高风险区域。

2. 建设极端天气-传染病复合灾害EWED监测预警系统

当前多国疫情监测仍依赖事后报告制度,在实时动态监测预警方面仍面临挑战。应大力推动气象部门与公共卫生部门的深度协同,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复合灾害监测网络,整合气象、地理、人口、交通、公共卫生等多维度信息,结合统计动力-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对EWED的精准预测,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遥感技术的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复合灾害实时预警与快速响应。

3. 制定针对性政策与应急预案

各国政府应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和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差异化防控政策。例如,在洪水易发区加强水质监测与肠道疾病防控;在高温干旱地区强化蚊媒疾病防控措施。同时,应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4. 推动国际协作与信息共享

传染病无国界,尤其是在高度互联的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应加强国际数据共享、技术合作与联合演练,推动建立全球复合灾害预警与响应机制,共同提升应对能力。

五 迈向系统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构建EWED的科学认知与应急响应体系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治理的新焦点。只有未雨绸缪,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制度建设、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全面推进,才能在未来的复合灾害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不仅是对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升级,更是关乎全球安全格局的战略部署。唯有以系统思维、科技赋能和全球协同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从“灾后应对”到“灾前预防”的转变,守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通讯作者简介

黄建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首批中国气象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Science Bulletin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Jianping Huang, Xinbo Lian, Huijun Wang, Tong Zhu, Han Li, Yingjie Zhao, Rui Wang, Danfeng Wang, Wei Yan, Shujuan Hu, Xiaodan Guan, Shanshan Wang. An overview of extreme weather-epidemic compound disasters. Science Bulletin, 2025, 70 (17): 2868-2885.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7.0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