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yUymovewyEtGMaPg4tSLA
原创 有温度的科学 科学有温度 2025年09月14日
人大重阳的学术成色如何?气候变化问题是学者治学态度的检验器,在检测有没有方面比验孕棒还准确
周日下午在办公室加班,中山大学吕建华老师转来一篇文化纵横公众号发表的文章,链接如下冰雹 高温 暴雨:今年反常的气候变化,揭开“新能源转型”的一个误区:
在这篇文章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文佳筠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刘元玲分别发表了对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和新能源等的看法。坦白说,这两位我也不熟,没有过交流。以前不知道人大重阳研究院和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成色,直到他们聊到了气候问题,我只能感叹一声,人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言,一旦跳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比普通人还业余,对于学者而言,说的越多,越说明治学态度越有问题。
气候问题与经济、政治等议题密不可分,经济和政治领域我不好评论,评论了也不专业,我只简单讨论下气候科学和气候事实,以下是文章里的部分观点及其荒谬性说明:
1.“气候变化和地球的历史一样悠久,而气象灾害与人类的历史一直相伴相生”
这句话没错,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应对气候灾害的历史,气候变化确实在地球历史上长久存在,但是作者据此暗示目前的全球变暖是正常的就违背科学事实了。尽管地球历史上也有气候变化,但是其原因是自然过程,而现在的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并且目前的全球变暖已经打破了自然的过程,速度是自然过程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以上,换句话来说,自然气候变化相当于讨论“人活百岁会死”,而目前的气候变化相当于讨论“人活两周就死”,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地球历史上也有气候变化,但是目前的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史无前例的变化。
目前的全球变暖已经超越了地球历史上的极端事件。
而关于气象灾害,尽管地球和人类历史上也有气象灾害,但是全球变暖让气象灾害大幅度增加,作者可以参考联合国防灾减灾署报告《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其中高温灾害事件增加了232%,洪水增加了134%,风暴增加了97%,换句话来说就是,目前的灾害是被全球变暖深度改造过的,频率增多强度增强,作者不能对每天频发的灾害事件视而不见;
联合国防灾减灾署报告《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
2.“气候门是一个很大的丑闻”
“气候门”事件之后,包括Phil Jones和Michael Mann等多位气候科学家经历了多轮调查,调查结果证明了他们的清白,各种证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气候门”事件是反气候群体对科学家的抹黑和污蔑事件。2012年Michael Mann对诽谤他的人提起法律诉讼,2024年胜诉,获赔100万美元,
Michael Mann本人2012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2020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24年Michael Mann胜诉获赔100万美元,图片来自《卫报》: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 ... -defamation-lawsuit
3. “实事求是地讲,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既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甲烷,而是水蒸气”
这句话一点不“实事求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水蒸气增加起到了正反馈作用,水蒸气自身不会增加,是温度增加后根据CC关系水汽增加的,吕建华老师做了个比喻,就像人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水汽也不能离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长期变化的趋势。水汽增加进一步加剧变暖,其起到的作用已经纳入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的反馈作用中。
4.“所有的模型都假设水蒸气或云的影响是不变的”
在气候模式中,水蒸气和云都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不能想当然认为“不变”;水汽的变化与云、辐射过程密不可分,共同影响全球水汽输送和能量平衡,没有哪个模式会把水蒸气和云的影响设为“不变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气候系统复杂的物理过程中,也没法把水蒸气和云设为不变,大家看看以下这个相互作用图就知道是不可能的。
气候系统中水汽和云和其他过程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随着温室气体飙升而发生着变化。
5.“其实根据IPCC的数据,极端天气的频率并没有增加”
这个论断同样是错误的,IPCC结论很明确,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率增加,上面第一点说明已经很明确了。如果作者们真的看过IPCC的报告,他们就应该知道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在第2、第3、第8和第11章等章节对极端天气说得很清晰,尤其是第11章是专门讲极端天气的。
6.“1743年北京夏天持续高热。最热的一天达到了44.4度,这应该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北京的最高温度”
传教士Antoine Gaubil进行测量的时代,使用的温标为拉谋氏(Raeumur)温标,乾隆年间的测量仪器、规范和现在差别很大,现在的温度测量是在百叶箱进行,高度在1.5米,温度计绝对不能曝晒在阳光下。我不否认历史记录里1743年确实很热,但是当时的记录数值和现在基本不具有可比性;
7.“Judith Curry…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论文数据处理有误,便撤回了这篇论文”
这篇文章Webster et al. (2005)发在Science上,截止目前文章并没有撤回,全球变暖导致强飓风增加这个结论目前业界是广泛接受的,大家自己查一下就知道了:Changes in Tropical Cyclone Number, Duration, and Intensity in a Warming Environment。
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1116448
其中提到的Judith Curry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大气科学教授(2017年辞职),她在2006年成立气候预测应用网络公司(CFAN),开始服务石油公司,并彻底倒向化石燃料行业,在2010年科学美国人采访中,她自己说建立的公司CFAN接受了化石能源公司的资金。2010-2011年,Curry获得科赫兄弟基金会15万美元资助 ,在2017年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时,她也承认接受了化石燃料公司的资金,以下是原文“CFAN contracts with private sector and othe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clude energy and power companies, reinsurance companies, other weather service provider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development banks”。在2022年另一次诉讼的证词,她表示,客户包括石油公司、电力公司和天然气能源交易商,咨询服务收费每小时400美元(https://www.desmog.com/2023/05/1 ... tana-climate-trial/)。
我再一次重申我们国家对于气候变化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上发言来自于2025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所做的报告《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509/t20250911_447643.html),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另外,关于全球变暖一场持续30多年的气候战争,大家不妨认真了解下。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