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10/553422.shtm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10/19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已实现从L波段探空向北斗探空的全面升级,标志着我国在高空气象观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北斗探空系统整体观测数据准确率超过99%,已在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等领域 ...
-
地质学家安芷生院士深耕全球变化研究,当极端天气随气候变暖加剧频发,他和团队从千年季风规律中精准预判灾害趋势,为“早预警、早行动”的国际减灾行动注入中国智慧,建立全球灾害风险预警体系,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他推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实践,锁住水土流失源头,阻断灾害链式暴发,让荒芜山岭变身蓄洪固土的天然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2458.shtm
作者:吴月,高炳,姜晓丹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9/29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
科普方法要有针对性
郑纬民在授课。吴承蔚摄
本报记者吴月
【人物小传】
郑纬民,1946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长期从 ...
-
多彩活动把科普融入日常——首个全国科普月热潮澎湃
◎本报记者 代小佩 实习记者 万齐梦
“截至目前,各地共组织各类重点科普活动50余万场,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投身全国科普月,数百位院士发挥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掀起了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普热潮,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中国科协9月28日举行的全国科普月通气 ...
-
9月26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以下简称“寰”)作为怀柔科学城五大“国之重器”之一走进“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第二场。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支持,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研究员,以《气候变化的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1302.shtm
作者:魏科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5/9/12
全球变暖加剧极端降水,暴雨不断突破极限,人类防洪思路亟待转变几天下完一年的雨,如何接得住用得好?
2025年的夏天终于接近尾声,几乎可以用一个“暴”字来总结——暴热、暴雨、暴风、暴旱。当“几天下完一年的雨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1377.shtm
作者:蒋如斌 郎伟轩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9/14
文|蒋如斌 郎伟轩
据媒体报道,9月7日下午,几名游客在广西柳州三门江公园森林氧吧凉亭避雨时遭遇雷击,闪电击中凉亭及周边树木导致立柱和树木倒伏,最终砸中游客,致使2人重伤、3人轻伤。 ...
-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6274402907586566
雷暴过后为何哮喘患者激增?专家解析成因与防范举措科普一读日期: 2025/09/12 作者: 于桐
专家顾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兴琴
9月8日晚,北京、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等地相继出现强雷暴。其中,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从当晚10时起,短时间内接诊 ...
-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5/8/386203.shtm
作者:林之光 林冰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9
■林之光 林冰
气象条件对战争有重要影响,有利天气甚至可以决定战役的胜负。中国古代著名的《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提出,“道、天、地、将、法”五者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其中的“天”, ...
-
转自: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50188593-500007074039
人民日报 谈哲敏 许映龙 顾剑峰 2025-09-06
图①: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未来72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2025年7月6日17时—9日17时(北京时)。
图②:台风“丹娜丝”4B静止卫星可见光云图,2025年7月6日17时(北京时)。
图③:为推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0891.shtm
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5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新网供图
今年全国科普月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 ...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8H7T7ME05327918.html
2025-09-03 09:37:06 来源: 返朴
气象学家竺可桢非常早就意识到日本有全面侵华之心。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不仅在主权和军事上受日本侵略,即便在学术上,在气象学领域也曾与日本有一场持续多年的正面对抗。为了国家长远利益和学术主权,竺可桢设法开展了一系 ...
-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2295704407769091
日期: 2025/09/01
本报记者 刘倩
白天还是晴空万里,为何一到晚上就下雨呢?
所谓夜雨,指的是20时至次日8时这一时段内集中发生的区域性降水现象。这种现象为何频繁出现在夜间?天津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刘一玮解释道,这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 ...
-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2295700569980928
日期: 2025/09/01
本报记者 崔国辉刘钊
1993年10月14日,一个载入中国气象史册的日子。我国首台“银河-Ⅱ”巨型计算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新业务系统运行仪式在北京举行。从那一天起,我国气象部门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巨型计算机,气象预报业务迎来自己的“ ...
-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1213533718839296
编者按:大尺度天气系统,作为大气中的“巨无霸”,其水平尺度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生命周期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它看似遥远,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从席卷全国的高温热浪,到连绵数日的大范围降雨,再到影响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台风,这些天 ...
-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0858644899692545
本报记者 张明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压舱石”。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气象事业步入依法发展的崭新阶段。
为 ...
-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0496197391089665
东亚大槽和季风槽有什么不一样?低涡和冷涡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在日常气象解读中,预报员口中的“行话”常常困扰着公众和决策者,专业表达与公众理解之间的“语境鸿沟”有时还会阻碍关键信息的有效传达,进而影响其实际应用价值。
这些气象术语代表什么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8523.shtm
作者:朱汉斌,李思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8
1956年,一场台风突然把邻居的房子刮倒,两个孩子被压死!面对街坊撕心裂肺的哭泣,面对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一个叫符淙斌的少年开始思考一些长远问题:“如何避免这样的人间悲剧,能否提前预知 ...
-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825/c1004-40548957.html
喻思南 何 旭
2025年08月25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自主研制的科学利器抵近追踪、持续探测去揭开台风的“秘密”
图①:台风追踪探测仪器整体。图②:下投探空与通信系统。图③:舰载台风探测雷达。图④:双模态定点投送器。图⑤:低雷诺数投送 ...
-
https://www.cas.cn/xzfc/202508/t20250815_5079640.shtml
2025-08-15 来源: 科技日报 江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后,杭州频频遭受敌机轰炸。国难当头,为了积蓄救亡图存的教育科研力量,当年11月,浙江大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
从杭州出发,迁移4次,历时2年多,跋涉2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