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0

中国气象局 | 我国首个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团体标准发布

19

主题

5

回帖

8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5
发表于 2025-7-30 10:14: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自7月9日起,《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T/CMSA0056-2025)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由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国睿科技等低空经济头部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是我国首个针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的引导性团体标准。

        《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明确了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场景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相同。根据飞行器种类、用途、规模、时空特征、产业定位、下垫面情况等不同方向,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适用场景可划分为八大类别,即低空飞行活动的通用机场、低空测试场、低空集散中心、城市低空起降设施、独立管理的低空航线、低空临时飞行区、低空试验区、行政区低空全域。标准内容具体涵盖城市低空起降设施分类、低空场景分类、建设内容、建设原则与设计准则、建设流程、软硬件要求等标准化要素,确保低空经济气象设备设施建设、多源数据采集、处理及应用的统一性和兼容性。

        在应急救援、海岛航线运输、低空旅游、智慧城市AI巡检等示范应用场景中,气象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将直接提升这些场景的可行性。例如,实时气象数据可优化无人机物流路径规划,或为灾害救援提供精准天气预警,打造可复制的标杆应用案例。通过统一的“城市低空起降设施分类”和“场景分类编码规则”,不同地区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可实现标准化对接,这将为跨区域航线运营和低空交通网络建设奠定基础,推动低空空域资源高效利用。

        气象数据的规范化处理与共享,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在低空空域监管和突发事件响应中的决策能力,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动态气象支撑,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韧性。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应用中需关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带来的适配性问题,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该标准有望进一步扩展至自动化气象预警、跨行业数据融合等领域,成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孙石阳 李辉 易红梅 责任编辑:张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