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今日: 0/主题: 45/排名: 4
暂无简介,请到后台添加
123下一页
  • Jim
    昨天 15:1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9/550891.shtm 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5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新网供图 今年全国科普月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 ...
  • 3 天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8H7T7ME05327918.html 2025-09-03 09:37:06 来源: 返朴 气象学家竺可桢非常早就意识到日本有全面侵华之心。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不仅在主权和军事上受日本侵略,即便在学术上,在气象学领域也曾与日本有一场持续多年的正面对抗。为了国家长远利益和学术主权,竺可桢设法开展了一系 ...
  • 4 天前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2295704407769091 日期: 2025/09/01 本报记者 刘倩 白天还是晴空万里,为何一到晚上就下雨呢? 所谓夜雨,指的是20时至次日8时这一时段内集中发生的区域性降水现象。这种现象为何频繁出现在夜间?天津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刘一玮解释道,这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 ...
  • 4 天前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2295700569980928 日期: 2025/09/01 本报记者 崔国辉刘钊 1993年10月14日,一个载入中国气象史册的日子。我国首台“银河-Ⅱ”巨型计算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新业务系统运行仪式在北京举行。从那一天起,我国气象部门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巨型计算机,气象预报业务迎来自己的“ ...
  • 2025-8-29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1213533718839296 编者按:大尺度天气系统,作为大气中的“巨无霸”,其水平尺度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生命周期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它看似遥远,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从席卷全国的高温热浪,到连绵数日的大范围降雨,再到影响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台风,这些天 ...
  • 2025-8-28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0858644899692545 本报记者 张明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压舱石”。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气象事业步入依法发展的崭新阶段。 为 ...
  • 2025-8-27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60496197391089665 东亚大槽和季风槽有什么不一样?低涡和冷涡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在日常气象解读中,预报员口中的“行话”常常困扰着公众和决策者,专业表达与公众理解之间的“语境鸿沟”有时还会阻碍关键信息的有效传达,进而影响其实际应用价值。 这些气象术语代表什么 ...
  • 2025-8-26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8523.shtm 作者:朱汉斌,李思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8 1956年,一场台风突然把邻居的房子刮倒,两个孩子被压死!面对街坊撕心裂肺的哭泣,面对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一个叫符淙斌的少年开始思考一些长远问题:“如何避免这样的人间悲剧,能否提前预知 ...
  • 2025-8-26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825/c1004-40548957.html 喻思南 何 旭 2025年08月25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自主研制的科学利器抵近追踪、持续探测去揭开台风的“秘密” 图①:台风追踪探测仪器整体。图②:下投探空与通信系统。图③:舰载台风探测雷达。图④:双模态定点投送器。图⑤:低雷诺数投送 ...
  • 2025-8-22
    https://www.cas.cn/xzfc/202508/t20250815_5079640.shtml 2025-08-15 来源: 科技日报 江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后,杭州频频遭受敌机轰炸。国难当头,为了积蓄救亡图存的教育科研力量,当年11月,浙江大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西迁之路。 从杭州出发,迁移4次,历时2年多,跋涉2600 ...
  • 2025-8-20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508/t20250820_7284741.html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988年9月4日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地面站接收科的全体成员激动万分。这是因为第二天凌晨,中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即将发射。 没有视频传输,只 ...
  • 2025-8-18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57221668170498050 本报记者 王晓凡 2025年8月15日至16日,一场业内顶尖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纪念一部承载着中国气象科学发展百年历程的学术期刊——《气象学报》的百年华诞。 回眸历史,1925年7月的一天,当晨 ...
  • 2025-8-1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402.shtm 作者:金予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1 冰川雕刻了班夫地区的深邃峡谷,侵蚀了安大略地区并沉积形成了北美大平原的肥沃土壤,至今仍在重塑地球表面。所以,冰川塑造地貌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科学家近期测量了冰川雕刻地球地貌的速度,并基于机器学习的 ...
  • 2025-8-11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508/t20250808_7263954.html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编者按: 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降水天气,群山峻岭之间潜藏着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陡增。为抵御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多次联合发布 ...
  • 2025-8-8
    https://mp.weixin.qq.com/s/Q9tCweTluxaRLp90IyROTA 原创 李妍 赛先生 2025年08月07日 导读: 近年来,全球多地频遭极端天气侵袭,"暴晒“和”暴雨“模式渐成常态,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减碳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人类对温室效应机理及全球变暖后果的认知,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 ...
  • 2025-8-7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521121 专访裴琳:高精度解析区域小气候,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提供支撑 时间:2025-07-29 22:10:09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董亚楠 盛夏午后,城市核心区的柏油马路热浪滚滚,气温直逼40℃,而数公里外的城市公园绿荫下却凉爽宜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局地暴雨,可能让市 ...
  • 2025-8-7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091.shtm 作者:丁一汇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8/6 丁一汇,天气与气候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首任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在气候变化、亚洲季风以及中国的灾害性天气等领域取得诸多重要研究成果 ...
  • 2025-8-5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52522772559167489 本报记者 黄琬婷 1982年2月16日,我国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B模式)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数值天气预报,是将大气视为理想气体,以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为基础,通过超级计算机,用数值方法求解未来天气演变的技术,被喻为气象事业 ...
  • 2025-7-23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7924.shtm 作者:林之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8 今年6月下旬开始,京津冀多地最高气温超过35℃,甚至达到38℃至40℃。这种“炙烤”模式引发公众热议。其实从气候学来看,此乃华北气候常态,只不过气温比常年稍高而已。本文尝试从气候学角度解释华北 ...
  • 2025-7-23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47790630302253058 本报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张小雯 夏日午后的城市上空,一片对流云团从生成到倾泻暴雨,仅需半小时。这种尺度小、演变快的强对流天气,长期让预报员如履薄冰——传统外推法如同“用昨天的地图找今天的宝藏”,数值模式因计算耗时难以实现 ...
下一页

快速发帖

还可输入 80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