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 Niño事件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现象,其发生机制一直是气候学研究的热点。热带西太平洋的赤道西风异常是触发El Niño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东亚冬季风(EAWM)异常增强能够激发出热带西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这种异常西风会持续到夏季,并进一步引发次年冬季的El Niño事件。然而,自1980年代中 ...
-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增高,1979年后北极海冰范围(Sea Ice Extent,SIE)显著减少,而南极SIE在1979-2014年间则呈现稳定增加趋势,2014年SIE达到最大值。2016年底南极SIE突然减少,跌破纪录,之后有所回升但一直保持低值,2023年则再创新低记录,致使南极SIE在2014-2023年间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其下降速率达-1.84×106k ...
-
近些年关于北极海冰消融对中纬度天气和气候的潜在影响的争议主要表现在观测和数值模拟结论不一致,和不同模式模拟结果的不一致。大量研究中的不同结论对北极海冰减小与中纬度冬季天气和气候之间联系的缺乏清晰理解。不同于过去研究主要关注北极海冰减少对中纬度大气环流影响,我们重点评估北极海冰减少对极锋急流( ...
-
巴伦支海-喀拉海(BKS)的冬季变暖因其与北极海冰减少、欧亚大陆冬季降温以及东亚极端寒潮事件的密切关联,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之前的研究表明局地反馈过程、乌拉尔阻塞高压异常以及中纬度环流系统性北移等对其增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纬度区域作为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其自身的各种环流系统变化是否能 ...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极端热浪事件呈显著频发态势,且空间上格局。近日,我系左志燕教授课题组揭示了整个北半球中纬度夏季热浪频发中心出现年代际向西跃迁现象(图1),指出了陆-气耦合在这一现象中的驱动作用。该研究强调,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中纬度多个区域土壤湿度剧烈变化的联合作用 ...
-
杨修群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刊文揭示了冬季北极变暖导致欧亚变冷的关键性观测证据和非线性涡流反馈动力机制
北极是全球变暖最为显著的地区,冬季北极变暖在幅度上可达全球平均变暖的四倍,被称为“北极放大(Arctic Amplification)”;自本世纪以来,放大的北极变暖呈现加速趋势,并伴随北极海冰快 ...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冰融化会显著减少地球的反照率,使得更多太阳辐射被地球所吸收,因此过去一般认为海冰总量的减少总是能够对地球系统产生辐射加热的作用。
然而,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尽管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冰的减少会给地球带来辐射加热作用,但过去四十年间海冰变化带来的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变化与 ...
-
学院雷久侯教授课题组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Haystack观象台张顺荣研究员,结合数值模拟与卫星观测,揭示了汤加火山喷发能量跨越大气多圈层传播并影响低轨道卫星高度的大气层的物理过程。相关成果以“Were Gravity Waves or Lamb Waves Responsible for the Large-Scale Thermospheric Response to the Tonga Eruptio ...
-
近日,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建平教授团队在Machine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机器学习:科学与技术》)期刊发表题为“Dynamics-based predictions of infinite-dimensional complex systems using Dynamical System Deep Learning method”( ...
-
近日,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建平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发表题为“Inter-seasonal variability in predictability of South China seasonal precipitation”(《中国南方季节性降水可预测性的季节间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 ...
-
近日,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建平教授团队在Atmospheric Research期刊发表了题为“December 2022 North American bomb cyclone: Insights from perturbation energetics”(《2022年12月北美炸弹气旋:来自扰动能量学的见解》)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利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实验室(LTO)、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GOCRC)以及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的王春在研究员团队在热带-极地气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揭示了北半球夏季中部型(CAN)与东部型大西洋尼诺(EAN)对西南极海冰的差异性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实验室(LTO)、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GOCRC)以及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的王春在研究员团队,以时空联动视角识别并追踪了全球无冰带海洋热浪(MHW)的时空结构与动态移动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硕士研究生任杰为论文 ...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罗传秀研究团队在孟加拉湾区域古植被与古季风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在孟加拉扇区获取的沉积岩芯,通过沉积物年代测试、孢粉分析等方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孟加拉湾地区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和古植被演化,揭示了轨道尺度和千年尺度上印度季风的变化和响应机制,为科学预 ...
-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蔡树群研究员团队与王春在研究员团队合作,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ccelerated Internal Tides in a Warming Clima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观测数据有限的瓶颈,首次揭示了全球变暖将显著加速内潮的传播速度,并发 ...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全球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GOCRC)以及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的王春在研究员团队近期在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两类大西洋尼诺—中部型(CA)和东部型(EA)对北大西洋飓风活动的不同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 ...
-
近日,国际地学刊物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创新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研究团队在新生代东亚季风演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所研究人员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得州农工大学和法国科学院岩石地球化学中心开展合作,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在南海 ...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团队在热带西北太平洋中层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
热带西北太平洋的纬向环流有着复杂的结构,包括表层的大尺度风生环流和温跃层下的南北交替的纬向潜流。受观测手段限制,以往关于纬向潜流以及潜 ...
-
第八届“非线性大气-海洋科学研讨会”拟于2025年8月14-15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该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和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实验室、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联合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 ...
-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是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的主模态。IOD事件正位相表现为赤道东南印度洋存在异常冷海温,而热带西印度洋为异常暖海温。IOD事件不仅能直接影响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环流和对流活动,还能通过遥相关过程调制全球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是东亚和全球短期气候预测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