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 Oscillation,ENSO)是年际气候变化的最强信号,也是东亚夏季风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El Niño事件往往在冬季发展到盛期后逐渐衰减,但前期冬春季东北信风中的海气相互作用可以触发夏季耦合模态,即随着季节的迁移气候异常的“舞台”从中东太平洋转移到了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北太 ...
-
晴空万里,一道闪电却像“隐形刺客”般突然劈向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晴天霹雳(bolt-from-the-blue)”。普通闪电多在乌云滚滚的雷雨云下方击中地面,而晴天霹雳却在头顶没有云和降水的区域毫无征兆地直击地面,它的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那么晴天霹雳这个“远程狙击手”是如何形成的呢?
...
-
春季作为万物复苏的时节,雨水的多寡直接影响当地水资源和物候特征。在全球范围内,现代春季持续性降雨(简称“春雨”)主要发生于东亚地区,表现为降水强度大(气候态春季降水超600毫米)、占年总降水比例高(局地达35%—40%)。东亚春雨主要影响我国的华南地区,与华南前汛期在发生时间上接近,其年际尺度上的变 ...
-
理解锋面云和降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全球变暖的驱动下,其变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中国中部地区的秋季降水常由温带气旋引发,表现为伴随着暖输送带(WCB)影响的锋面云系统。本文利用天气雷达体扫数据的CVP和QVP重构技术,建立较高分辨率的雷达偏振量和辐合-辐散场时序垂直剖面(图1),并辅以中尺度数值模拟,深入 ...
-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快速发展的骤旱正成为干旱的一种新常态。近年来,如2012年美国中西部特大骤旱、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特大骤旱均导致陆地碳汇显著下降。定量评估生态系统对骤旱的抵抗能力,对于制定适应策略及缓解骤旱影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植被对骤旱的抵抗力及其长期演变趋势仍不明晰。
近 ...
-
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25 15:29:08
全球土壤温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井勇团队基于广泛使用的ERA5-Land再分析数据发现,最近几十年全球土壤温度正在加速变暖,2000-2023年的年平均变暖速率是1980-1999年变暖速率的2倍。研究对更好理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 ...
-
近几十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加剧,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北极地区的增暖现象尤为显著,为全球平均的三倍以上。长期以来,学界围绕北极的快速增暖能否对北半球中纬度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展开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北极增暖是导致中纬度冬季冷事件的主要原因;反对者则认为,北极增暖对中纬度气候的影响微弱,气候 ...
-
全球加速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次增多、强度增强、极端化程度更剧烈,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2025年3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关键气候变化指标再次达到创纪录水平,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超过工业革命前约1.55℃。气候变化风 ...
-
东亚气候过渡带是季风主导的湿润区向西风带主导的干旱区的过渡区域,水资源匮乏,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随着《巴黎协定》1.5℃ 和 2℃ 温升目标的推进,亟需通过二氧化碳移除(CDR)技术降低大气CO2浓度。然而,其引起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这一敏感区域,尚缺乏充分的科学认知。
为探究CO2移除情景下的气候响 ...
-
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海洋吸收了超过90%的额外热量,导致海温持续上升。受此影响,海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强度也显著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沿海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作为全球重要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中心,西北太平洋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关键的渔业资源,其生态健康直接关系 ...
-
本研究利用CMIP6气候模式,其中一组为历史模拟(historical),实验包括自1850年以来所有人为和自然的气候强迫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另一组实验与之相同,但没有土地利用变化,即地表植被固定在1850年(hist-noLu)。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即为气候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指数(aridity index,简写AI)AI的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俞妍助理教授课题组在野火的驱动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2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对流潜势和燃料丰度补充近地面天气,调控全球野火”(Convective potential and fuel availability complement near-surface weather in regulating global wildfire activity)为题,在线发 ...
-
我系胡永云教授团队结合2.5亿年以来的气候模拟和地质记录,系统地研究了陆地干旱的深时演化,并首次量化了海陆分布与全球平均温度对干旱演化的贡献,此外强调大气CO2浓度增加会加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扩张。研究成果《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aridity and dryland since Pangea》于2025年1月1日在线发表于Paleocean ...
-
北半球冬季的平流层极涡受到对流层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强迫作用,会发生强的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SSWs),极涡发生剧烈的季节内变异,极夜西风急流甚至转为东风。而南半球中纬度海陆对比没有北半球显著,对流层行星波强迫较弱,因此南半球平流层极涡很难发生强SSW事件,有观测记录以来仅在2002年9月发生过一次SSW事 ...
-
整个大气层位涡物质(PVS)的源位于地球表面,而有限区域内的PVS变化取决于穿过该区域周围边界表面的有效位涡通量的总和。由于位涡环流(PVC) 是有效位涡通量的时间积分,所以在有限区域内长期平均的PVS 由穿过该区域周围边界表面的PVC 的总和决定。
由于北半球的跨赤道位涡环流(CEPVC)和穿越对流层顶 ...
-
全球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备受关注,热带气旋引发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给全球沿海各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生成和演变规律的变化对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 ...
-
受气候增暖影响,以快速暴发为主要特征、伴随土壤湿度快速下降的骤旱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干旱正经历由传统缓旱向骤旱的转变,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亟需深入剖析骤旱形成与演变机制,为提高干旱预报能力、精准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近期,大气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 ...
-
陆地水储量(TWS)包括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冠层水、冰和雪等,在全球水循环和淡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靠的TWS长期预测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海洋、陆地等气候系统初始记忆是年代际气候预测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但其对TWS长期预测的影响仍缺乏定量研究。
近期, ...
-
太阳活动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外强迫之一,其对区域性海冰变化的调控作用长期存在争议。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太阳活动对北极整体或单一区域海冰变化的影响,较少关注区域间的相互关联。近年来,研究发现北太平洋高纬度地区的鄂霍次克海与白令海在春季存在显著的海冰反相变化现象,但这一现象是否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机 ...
-
2023年12月中旬,东亚北部多地遭遇破纪录极寒天气,多地气温刷新数十年历史最低值。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日本北部,由极地冷空气南下引发的大风与暴雪导致交通大范围延误,电力与供暖需求骤增,部分地区出现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受损,畜牧与农业生产亦受到严重打击。面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屡创新高的气温,为何仍会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