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北京大学校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PrcM_0jX3VoFOdFUXJrzkg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角色
·徐沁仪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多重挑战。在美国退群,全球化石能源转型受阻,新能源投资放缓,部分国家面临信心动摇的关键时刻,2025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8516.shtm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8
全球变化下亚洲水塔安全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
编者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的支持 ...
-
https://mp.weixin.qq.com/s/RbVjfoRrv8_ZC4-gDoEpJg
韧性城市研究室 PKU韧性城市研究室 2025年07月15日
0 论文信息
标题:Extreme weather event attribution predicts climate policy support across the world
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
时间:1 July 2025
作者:Viktoria Cologna, Simona Meiler, Chahan M. Kro ...
-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508/t20250815_7276303.html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 ...
-
2025-06-0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202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发布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
气候变暖导致的多年冻土融化会使土壤中封存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本项目以青藏高原多年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6/545745.shtm
本报记者 倪思洁 孙丹宁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时间,全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想看看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拿什么兑现承诺。
几天后,在位于北京三里河的中国科学 ...
-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城市和区域范围内监测和评估脱碳进程。目前,CO2浓度监测和大气反演是获得区域碳源汇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的观测站点稀疏,反演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实时动态的碳监测系统(CMS)已成为重要趋势。 ...
-
近年来,大气中新粒子生成和增长在云凝结核(CCN)形成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城市环境中,由于颗粒物来源复杂以及粒子增长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准确评估新粒子对云凝结核的贡献一直面临挑战。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研究员与赫尔辛基大学杜蔚博士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基于北京325米气象塔,开展了不同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911.shtm
作者:胡璇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9
南京大学教授徐志伟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团队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西部沙漠新月形沙丘的移动速度持续下降,平均降幅达3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这一发现为“全球风静期”现象在我国北方干旱区的 ...
-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对气候变化贡献仅次于CO2的温室气体。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不仅是实现CO2的中和,还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中和,因此,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收支至关重要。作为碳中和贡献的先行综合示范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变绿使得高原生态系统成为显著的CO2汇。但青藏高原拥有我国超过50%的湖泊,并具有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903.shtm
作者:金予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9
2024年夏季,连续六周创纪录的高温导致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冰融化量创历史新高。到今年夏末,该群岛上1%的陆地冰层已经消失,这足以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0.16毫米。
2024年夏季,斯瓦尔巴特群岛出现了创纪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50258.shtm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5
向大气污染宣战,实施精准调控策略是污染控制的关键。精准溯源与调控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
为此,来自不同行业、地域、时段的排放对大气复合污染的相对贡献如何、如何科学制定有效的大 ...
-
氨在大气中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形成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氮等二次气溶胶,不仅直接造成空气污染,还间接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和身体健康。国务院最新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旨在探索通过氨减排提升空气质量的路径。为评估区域大气氨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50259.shtm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5
全面认识大气污染物的驱动因子是对其进行准确预报、精准控制的重要科学基础。这需要深入探究大气污染物水平传输和垂直扩散的特征,同时亟须评估水平传输与垂直扩散的相对贡献及其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思考在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50261.shtm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5
在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中,明确何时启动红色、橙色或黄色预警是一项重要需求。数值模式作为综合表征排放源、物理传输及化学转化过程的核心工具,能够提供精准的重污染预报。
然而,以往的模式预报大气复 ...
-
日期 2025-06-10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刘羽 蒲晓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5000.htm
图 最近2Ma东亚季风快速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4949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间冰期季风气候不稳定 ...
-
日期 2025-06-18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刘羽 蒲晓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5054.htm
图 2020~2060年不同减排情景下中国的碳氮排放及碳氮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批准号:42325707)等资助下,浙江大学谷保静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碳氮综合管理研 ...
-
科技日报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李禾)在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在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我国将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
-
明确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过程对于理解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超大城市空气污染生消至关重要。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作为对SOA分类的常用手段,可将SOA进一步归类低氧化的有机气溶胶(LO-OOA)和高氧化的有机气溶胶(MO-OOA)等。尽管如此,我们对SOA的认知仍然不足,原因之一是PMF对气溶胶质谱仪的数据解析存在局限,导致存 ...
-
气溶胶颗粒物与大气污染、人类健康及环境气候效应密切相关。体积微小的气溶胶颗粒却富集了高浓度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病毒微生物等多种有害物质。酸度(pH)是气溶胶最基本的化学性质之一,是控制气溶胶微环境内一系列重要理化反应的关键指标,是调节气溶胶相分离、气粒分配和毒理效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