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431.shtm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量化了种养系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模拟出未来40年减排潜力,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
-
https://mp.weixin.qq.com/s/RbVjfoRrv8_ZC4-gDoEpJg
韧性城市研究室 PKU韧性城市研究室 2025年07月15日
0 论文信息
标题:Extreme weather event attribution predicts climate policy support across the world
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
时间:1 July 2025
作者:Viktoria Cologna, Simona Meiler, Chahan M. Kro ...
-
随着人类活动在海洋上的日益频繁,海洋上空的大气成分变化问题逐渐受到关注。2023年5至6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GEO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共享航次支持下首次在南海海域开展船载臭氧探空观测实验。本次观测填补了我国在海洋上空臭氧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003.shtm
作者:朱汉斌,周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4
棕榈科隶属于被子植物单子叶鸭跖草分支,包含约184属2500种,其中超过90%的物种分布于热带雨林地区,是探讨热带雨林演化历史的理想对象。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 ...
-
我国北方夏季对流层臭氧浓度高,传统认为光化学作用、生物质燃烧(BB)和平流层入侵(SI)是主要成因。为解析臭氧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机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郄秀书团队、卞建春团队和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在山东人工引雷实验(SHATLE)基地开展了强对流和大气成分变化综合观测,并发现了东北冷涡影响下对流层出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8884.shtm
作者:朱汉斌,孔令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杨春在博士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盛遨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洪颜的共同指导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 ...
-
https://mp.weixin.qq.com/s/RgpV9c4Ez00yVSkL7Ciq2g
原创 Sarah Derouin 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2025年07月31日
一种改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扫描气候模型数据,帮助科学家预测未来何时何地会发生快速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担心气候突变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亚马逊雨林 ...
-
近期,我系左志燕教授课题组基于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剖析了中国近几十年来面临的极端气候风险变化与区域气候脆弱性差异,研究内容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期刊,题为“Profile of climate extremes vulnerability in China during 1991–2022”。该研究不仅基于考虑了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等多个指标的综合极端气候指 ...
-
我系教师合作研究成果入选《自然》封面文章:即使采取适应措施,持续的气候变暖将大幅降低全球作物产量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给全球粮食系统带来日益增长的风险已是不争的事实。减排和适应措施是现下比较推崇的缓减气候变化风险的两大手段。袁嘉灿教授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了考虑全球各地农民实际采用的适应性措施 ...
-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压力下,城市热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树木作为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的核心要素,其显著的降温效果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关于树木降温效果与树木高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大尺度上的研究仍显不足,相关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量化与探讨。这不仅制约了城市热环境优化建议的提出, ...
-
构建以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和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核心技术途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在电力供给侧改变风光出力,在需求侧影响用电负荷,进而加剧未来高比例风光电力系统的供需失衡风险。为应对极端气象条件下出现的短时供需缺口,往往需要配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8516.shtm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8
全球变化下亚洲水塔安全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
编者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的支持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8295.shtm
作者:李晨,张美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3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团队发布了“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为我国新一轮国土绿化与碳中和协同目标提供了科学支撑和空 ...
-
图 主要人为源排放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活性氧水平(ROS)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88102、U22A20405、22406026)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王书肖和复旦大学李庆等人在大气健康风险控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中国细颗粒物排放毒性控制(Control of toxicity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in ...
-
全球季风区是世界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哺育着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季风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的时空演变,不仅直接调控旱涝灾害的时空格局,同时还能够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降水和蒸发之差(P-E)是衡量陆地可用水量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在全球增温背景下,P-E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加。然 ...
-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7857.shtm
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6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在钾(K)同位素组成示踪人类活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以湖光岩玛珥湖(HML)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中淋滤态和残渣态的K含量和同位素组成(δ ...
-
转自:“北京大学校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PrcM_0jX3VoFOdFUXJrzkg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角色
·徐沁仪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多重挑战。在美国退群,全球化石能源转型受阻,新能源投资放缓,部分国家面临信心动摇的关键时刻,2025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 ...
-
四氯化碳是最重要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之一,也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最早受控的关键物质之一,但是过去20余年期间四氯化碳(CCl4)基于大气观测反演的排放量一直高于采用各国报告生产和消费量计算的排放量。与主要是延时排放的CFCs和哈龙不同,被认为来自瞬时排放的四氯化碳,却在2010年全 ...
-
https://mp.weixin.qq.com/s/C2kfLHQjgflwyEhzeGQCRw
原创 《国家科学评论》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年07月07日
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是巴黎协定达成的控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共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我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承诺和贡献,而准确评估国家温室气体收支则是达成这一目标 ...
-
https://mp.weixin.qq.com/s/3WygK7mn85jJDpWII71tmg
原创 Science Bulletin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碳汇转碳源”、低纬度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及永久冻土加速融化等现象表明,生态系统临界点的级联突破正引发生态风险,威胁人类生存根基。
近期,Science Bulletin 以“A framework for 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