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GRA:戈壁沙漠极端沙尘事件相关的复合型极端事件由极端沙尘-极端低温事件向极端高温-极端沙尘事件转变
近日,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在线发表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最新科研成果“Compound Extrem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 Dust Events in the Gobi Desert Shift From Extrem ...
-
作者:叶思佳,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6/6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着深远影响。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环境议题之间是否有一些此前未曾发现的关联?
在第54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郑博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发表 ...
-
Warming accelerates global drought severity
Solomon H. Gebrechorkos, Justin Sheffield, Sergio M. Vicente-Serrano, Chris Funk, Diego G. Miralles, Jian Peng, Ellen Dyer, Joshua Talib, Hylke E. Beck, Michael B. Singer & Simon J. Dadson
摘要
Drough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complex natural hazard ...
-
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成果在Gondwana Research发表,博士生魏皓儒为第一作者,研究员宋友桂为通讯作者。
沙尘活动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沙(粉)尘堆积成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天然档案”。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作为亚洲干旱核心区,其沙尘活动对区域生态系 ...
-
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冬季盘踞于欧亚大陆上强大的冷性高压系统,其异常活动常导致我国出现极端低温、冰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观测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快速减弱,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又明显 ...
-
https://news.ouc.edu.cn/2025/0528/c555a119534/page.htm
作者:李子光 来源:海洋与大气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28
本站讯 5月28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在线发表了题为“Air pollution modulates trend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global methane budget”(大气污染影响全球甲烷收支的趋势和年 ...
-
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剧,中国面临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日益频繁,且强度不断升级。从多地持续性高温到干旱与暴雨接连发生,极端事件呈现出愈发复杂、剧烈的“复合化”趋势。这类由多种气候驱动因子叠加引发的复合型极端事件,正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关键风险源之一。尽管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复合型极端事件 ...
-
本研究利用CMIP6气候模式,其中一组为历史模拟(historical),实验包括自1850年以来所有人为和自然的气候强迫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另一组实验与之相同,但土地利用变化固定在1850年(hist-noLu)。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即为气候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基于SPEI干旱指数,我们量化了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频率、持续时 ...
-
黑碳气溶胶因强光吸收能力被视为影响地球气候的关键因子,其直接辐射效应(DRE)是评估气候效应的核心指标。当前外场观测虽能捕捉黑碳混合结构信息,却因难以与气候模式精准对接,致使单颗粒精细化观测与气候模拟间横亘着“科学鸿沟”。近日,浙江大学李卫军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搭建了单颗粒黑碳微观混合特性与宏观 ...
-
全球空气污染治理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为人类带来更健康、舒适的环境。然而,随着污染治理的持续,气溶胶的“遮阳伞”效应减弱。这一现象对气候系统能量平衡的重要影响,成为当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谜题之一。
近期,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张镭教授和田鹏飞教授团队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著 ...
-
近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黄忠伟教授团队在国内高水平期刊《地球科学进展》上发表题为“非洲沙尘东传的规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综述论文,并被选为该期刊2025年第一期封面文章。文章综述了撒哈拉沙尘向东远距离传输至东亚的第三条路径及其对气候、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并着重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亟需 ...
-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日前,由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云集团)自主研发的机载大气参数测量系统、热线含水量仪(LWC)等机载大气探测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完成无人机外场比对测试。
图为测试现场。
结果显示,大气参数测量系统、自研热线含水量仪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表 ...
-
大气边界层是地气能量、物质与动量垂直-水平交换最剧烈的圈层,深刻影响着天气过程的触发、气候系统和长期演变与环境污染的时空分布,是与人类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圈层。探测研究复杂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热力、动力与物质结构演变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我所辛金元研究团队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 ...
-
我国“碳达峰“战略需要及时准确地核算国内化石燃料二氧化碳(Fossil fuel CO2)排放。当前主流方法基于“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法,排放数据编撰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和测算不确定性。基于卫星XCO2柱浓度观测产品和“自上而下”地反演方法,可以为地面CO2碳排放/碳通量核算提供独立验证。然而,在传统的卫星XCO2观 ...
-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等,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环境暴露因素在心血管健康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中,居住地绿化作为一种可调控的自然环境暴露指标,因其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特别是在大规模、具有全国代 ...
-
全球城市化率已达57%,到2050年,城市人口预计将再增加约25亿。作为城市气候与生态环境的重要调节器,植被在缓解高温、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植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化会导致原本的植被覆盖区域转变为建筑物、 ...
-
-
残留层作为夜间稳定边界层与自由大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通道,其物理化学过程对边界层内气溶胶与活性气体的垂直再分配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残留层在对流层中特殊的位置以及快速演变的性质,对其物理化学过程的原位探测和对近地面空气质量影响的定量评估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
近 ...
-
青藏高原湖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水资源组成之一,不仅影响到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水循环,也在支撑生物多样性并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极具价值。湖泊变化不仅对气候和流域水文变化十分敏感,也影响着湖泊生物地球化学条件,对水安全、农业和基础设施等构成重大风险。
为全面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 ...
-
2025年3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项目“全国空气质量协同调控原理与关键技术体系示范”和“大气碳氮硫跨介质交换机理及地球系统环境影响”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召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处长陈小鸥,中国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