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8-27 15:35:53
|
查看全部
(接上篇)
涡:大气中的“漩涡”
在大气环流系统中,“涡”是一类常见的旋转气流系统,如同大气中的“漩涡”,对区域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从定义来看,“涡”通常指大气中具有旋转特征的低压系统,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闭合的低压中心,气流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空间尺度差异较大。小到几十公里的中小尺度涡旋,大到数千公里的行星尺度涡旋,都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生活中常听到低涡、低压、冷涡等说法,不少人会混淆这些概念,其实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涡”的分类。从气压性质来看,“低压”是最基础的称呼,指气压低于周边环境的天气系统,所有“涡”本质上都属于低压系统;“低涡”则更侧重描述系统的垂直结构,特指在对流层中下部(约距地面1.5千米—3千米)出现的、具有一定垂直伸展高度的涡旋系统,多存在于中高纬度地区,我国东北、西南等地夏季常见的低涡就是典型代表;“冷涡”则是从温度特性划分,指中心温度低于周边环境的涡旋,由于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之上且密度大,冷涡往往具有较强的垂直运动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易引发强对流天气。
之所以有多种称呼,是因为气象学中对天气系统的命名会结合气压、温度、高度、地理位置等多个维度的特征,不同称呼对应系统的不同属性,方便气象工作者精准描述和分析。
“涡”对天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方面。以冷涡为例,其中心的冷空气会促使周边暖湿气流抬升,形成强烈的对流运动,常伴随短时强降雨、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且影响时间较长,可达3—5天;低涡则常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配合,形成持续性降水,我国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部分降水就与低涡活动密切相关;而规模较大的低压系统,如台风、温带气旋,往往会带来大范围的降雨和大风天气,对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