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回复: 0

中国气象报 | “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

24

主题

2

回帖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8
发表于 2025-8-5 10:24: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http://epaper.zgqxb.com.cn/index.html?guid=1952522772559167489

本报记者 黄琬婷

        1982年2月16日,我国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B模式)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数值天气预报,是将大气视为理想气体,以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为基础,通过超级计算机,用数值方法求解未来天气演变的技术,被喻为气象事业的“芯片”。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各行各业都在渴求现代化突破。气象预报领域当时面临尴尬的局面:我国预报员每天只能接收国外的数值预报产品,在“别人的图”上研判自家的天气。

        “坚持自主研发,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这是我国一代代气象工作者心底的愿望。1978年,我国决定把发展数值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批批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在数值模式领域深耕不辍。

        埋首数据,苦吗?真苦。停步吗?从不!

        没有高性能计算机,就用中型机反复调试;没有现成的算法,就从零开始推导公式。于是,机房里常常彻夜灯火通明,推公式、写程序、多方求证,大家摸着石头过河。白天跑数据,晚上改程序,有时候为了一个参数的调整,大家甚至争论到深夜。但彼此都清楚,这是在为中国气象事业的未来奋斗。

        1982年初春,当 B模式系统成功运行的消息传来,预报员们沸腾了。这个自动化的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每日可提供50余种预报产品,填补了我国在数值预报领域的空白。从此,各级气象台站的预报员手中,终于有了“中国制造”的气象分析工具。

        此后,我国数值预报模式发展蹄疾步稳:启动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设;首个具有中等分辨率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T42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自主研发新一代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 GRAPES,并在区域模式上取得成功;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 V4.0)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首次突破8天……

        从“看别人的图”到“画自己的图”,B模式有力支撑我国天气预报发展。岁月流转,从 B模式诞生伊始到如今,历史正告诉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才能让中国气象事业的步伐行稳致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