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科研进展] 2.5亿年以来陆地干旱和干旱区演化

147

主题

16

回帖

55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6
发表于 2025-3-6 08:39: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我系胡永云教授团队结合2.5亿年以来的气候模拟和地质记录,系统地研究了陆地干旱的深时演化,并首次量化了海陆分布与全球平均温度对干旱演化的贡献,此外强调大气CO2浓度增加会加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扩张。研究成果《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aridity and dryland since Pangea》于2025年1月1日在线发表于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

        再地质时间尺度上,陆地干湿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在过去2.5亿年间,海陆分布和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MST)经历了巨大变化,陆地干旱去和半干旱区如何演化是该项研究的核心。该团队使用干旱指数(降水/潜在蒸散发)量化了陆地干湿区分布,图1给出了四个典型历史时期的干湿地区分布。在250Ma超大陆时期,副热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干旱和半干旱区面积较大。随着超大陆的裂解和漂移,副热带陆地面积变小,干旱和半干旱区面积逐渐缩小,至80Ma, 大陆裂解最为充分,副热带陆地面积达到最小,干旱和半干旱区面积也达到最小值。新生代以来,大陆再次汇聚,干旱区的面积也随之扩大为现代的状态,尤其是中亚内陆地区也变得干旱。

图1  250Ma、150Ma、80Ma和PI时期的陆地干湿区分布
注:HA、A、SA、DSH、SH和H分别对应超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红色、黑色和蓝色的点代表指示干旱区的蒸发岩、钙结砾岩,和指示湿润区的煤。

        进一步分析发现,副热带陆地(南北纬20-40°之间)面积是决定干旱区面积的最重要因子,GMST的贡献次之,副热带陆地面积越大以及GMST越高都会导致陆地干旱区面积越大、干旱越严重,二者可以分别解释79.5%和15.4%的干旱区面积变化。此外,陆地裂解度的增加有利于陆地变湿,但效果较弱。

        在海陆分布不变的情况下,GMST变化会对陆地干旱区演化造成何种影响,对比控制实验(变化的海陆分布和大气CO2浓度)和敏感性实验(变化的海陆分布和固定的大气CO2浓度)的相同时期,发现半干旱区面积对GMST最为敏感(图2c),当GMST升高时,半干旱区面积显著扩大,而其他干旱类型区域的面积变化较小。通过分解干旱指数的变化,发现当GMST升高时,半干旱区的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显著降低,导致局地潜在蒸散发显著增加,最终导致半干旱区扩张。这与现代全球变暖导致半干旱区显著扩张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2  250Ma–PI干湿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百分比(%)与GMST(°C)之间的关系
注:不同时期的数值为控制实验减去敏感性实验的差值,(a-f)代表HA、A、SA、DSH、SH和H六个子区域,(g)和(h)分别为干旱区、湿润区面积变化之和,黑色实线为一元线性回归,右上角的数值代表回归的显著性,NAN为不显著。

        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42488201)资助下完成的。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9/2024PA004886

来源: https://www.atmos.pku.edu.cn/xwzx/163832.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