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6|回复: 1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写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44

主题

19

回帖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2
发表于 2025-8-15 10:21: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508/t20250815_7276303.html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这一重要理念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与行动自觉,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聚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重焕绿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年来,我们村从‘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变成了‘人在村中走,犹如画中游’。”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表示,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余村从“矿山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变成了竹海连绵的美丽乡村。

        从“山秃水污”到“绿水青山”,在这一转变中,气象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余村及周边地区建起立体气象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各类气象要素,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植被生态变化,为评估碳汇潜力、优化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的余村,被游客评价“气净、水净、土净”,乡村旅游红火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05万元,村民吃上了“生态饭”,人均收入达7.4万元。

2024年6月24日,骤雨初歇,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飘逸的云朵在竹海上升腾,民居与青山层叠相拥,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潘学康 摄影

        曾经的矿山村重焕生机,在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漠南缘,昔日风蚀沟壑纵横的景象也已被一排排灌木和一道道林带所取代。

        今年6月,《秦岭与黄河流域生态气候评估报告》显示,陕西段林草绿度线由北纬36°持续向西北推进,生态破碎化现象明显改善。

陕西省2000年与2024年植被覆盖度对比图 陕西省气象局供图

        “以前种树靠看天,现在是种前看数、种后看图。”陕西省林业局技术人员表示,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过程中,从气候适宜性分析到植被动态监测,再到绿度指数演变趋势图,每一步决策都离不开精准的气象数据。

        助力国土绿化科学开展,服务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气象监测与评估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力量。

        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一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全线闭合,将黄沙牢牢锁住。

2025年2月28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阿拉善九棵树项目区,治沙工人使用压草机扎草方格。来源:新华社

        绿进沙退的背后,35个气象观测站全天候监测,为分析起沙机理、沙丘移动规律、局地微气候演变等提供第一手数据,风云气象卫星、高分卫星在高空将植被长势、沙丘移动速率“尽收眼底”,飞播造林生态效益评估有了科学依据。

        面对阿拉善生态治理最大瓶颈——水资源短缺,人工增雨成为解题的关键一招。

        今年,阿拉善盟气象局与宁夏气象部门开展跨区域双机联合作业,形成增雨飞机与无人机的地空协同模式,显著提升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原本一片荒漠的郑赛技术示范区,如今在人工增雨助力下已变为草原,今年4月遭遇13级大风时,植被仍能牢牢固住土壤。

2024年7月3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来源:新华社

        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需求,近年来,气象部门重点提升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在祁连山、三江源、天山、丹江口等典型区域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及时补充生态用水。

        甘霖滋养,大地披绿。《全国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指出,2024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9.2,较常年增加7.0%,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最优。

        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气象部门建立国家、区域、省、市四级环境气象业务体系,强化污染天气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提供从短期到中长期的无缝隙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加强协作联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深度参与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为林草部门提供沙尘预报专项服务。

        《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4年)》显示,2024年霾和沙尘天气继续减少,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较近5年平均下降4.1%,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7.1%,保持近年来酸雨改善的较好水平。

        厚植底色,深拓气候生态资源转化路径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天蓝碧水山河美的生态优势,如何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气象部门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以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为抓手,因地制宜拓宽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化路径——

        海南气象部门深耕气候康养沃土,建成气候康养气象服务体系,联合省卫健委、高校等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科学助力优质自然资源转化成拉动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

        在浙江丽水,轻点“云和梯田数字气象地图”,实时气象数据在三维模型中呈现,“云海主题”旅游路线让气象景观“不走空”,推动云和县民宿集群收入上涨,摄影导览、云端茶歇等衍生产业年均创收超千万元。

“云和梯田数字气象地图” 为游客打造智慧旅游新体验。供图:云和县气象局

        在陕西商洛,气象部门搭建包含气候生态综合监测、产品制作等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为科学量化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提供支撑。目前,商洛已有23家“气候友好型企业”获批“气候价值贷”,累计达2.1亿元。

图为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里的轨道式移动多要素植被观测系统。马楠 摄影

        在江西抚州,气象部门形成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目录清单,创新建立一套气象对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贡献率的计算方法,让“无形”生态得到“有价”衡量。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西宁,具有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优势。气象部门构建冷凉蔬菜全产业链“气象+”协同机制,助力高原冷凉蔬菜销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地,有效带动百姓增收。

        ……

44

主题

19

回帖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2
 楼主| 发表于 2025-8-15 10:22:26 | 查看全部
(接上篇)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条路,不仅要走得宽广,也要走得长远。

        今年2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在浙江杭州开幕,这是IPCC全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和监测预警、影响评估等业务建设,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贡献中国力量与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初见成效。

        围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气象部门加强气候资源评估,开展新一轮风能太阳能资源详查和清洁能源开发气候生态效应评估,摸清能源“家底”,支撑规划选址;搭建集短临-短中期-月季尺度预测于一体的风、光资源预报产品体系,持续开展风能太阳能发电精细化气象服务示范计划,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的青藏高原、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上,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持续31年为地球“测温”,绘制反映欧亚大陆腹地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瓦里关曲线”,已成为证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锚定“双碳”目标,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启动运行,山西、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等分中心相继成立,我国首个国际标准可监测、可核查、可支撑的碳源汇监测体系和核校支持系统建成,为开展碳源汇监测核查、经济社会碳交易及增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话语权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气象部门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努力将优质生态气候资源转化为特色发展优势,助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走稳走实。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张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地模论坛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京ICP备1402408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