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508/t20250820_7284741.html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988年9月4日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地面站接收科的全体成员激动万分。这是因为第二天凌晨,中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即将发射。
没有视频传输,只有语音指令。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出的每一道指令,通过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清晰地传送到北京、乌鲁木齐、广州三地的地面站,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气氛在各个站点弥漫开来。
彼时,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风云一号A星发射已进入倒计时,运载火箭燃料加注完毕。然而,关键时刻,发射控制中心的控制台突然失去该星的所有遥测信号。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中止发射,现场随即展开紧急排查!技术人员爬上几十米高的塔架,站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高空平台上,逐一检查卫星内部精密复杂的部件。每一步操作都格外小心,因为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试验团队成功找到故障原因,并迅速修复。
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3天后,1988年9月7日4时30分,风云一号A星成功升空,6时9分,传回第一幅苏联、亚洲地区上空的卫星云图照片。7日,恰逢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域(亚洲)协会第九届会议召开。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会议上举着这张云图,向与会的十几个国家代表宣布,中国有了自己研制的气象卫星!
1988年9月7日,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域(亚洲)协会第九届会议上向与会代表展示风云一号A星云图照片。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风云一号A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图像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这一刻,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与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曲折探索并行展开的,还有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艰辛研制。
198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研制任务。随后的数年,科研人员投入了漫长而艰苦的攻关历程。历经挫折与磨砺,1997年6月10日,风云二号A星顺利升空,成功获取了第一张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同时研制、发射、管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能力的国家之一。
从最初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到后来的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中国气象卫星事业步步攀登,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2008年,风云三号A星成功发射,作为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具备更高精度、更强观测能力,能够监测全球气象变化、气候系统乃至环境灾害。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在轨运行,大幅提升了我国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也使我国在全球气象资料交换体系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风云三号A星载荷 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6年,风云四号A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正式迈入新一代,具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多通道观测能力,为短时临近预报、灾害监测和气候研究提供了更坚实的数据支撑。
风云四号A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第一幅彩色合成图像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9年,风云四号B星成功升空,成为我国首颗业务化运行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广泛应用于台风监测、强对流天气预警和生态环境监测;2021年,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作为全球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国际上在该时段高精度气象观测的空白,大幅提升了晨、昏时段天气预报的准确性;2023年,风云三号G星搭载先进降水测量雷达升空,为全球中高纬地区降水观测和中长期洪涝预测提供宝贵数据……
如今,我国已向1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服务,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作者:穆俊宇 责任编辑:张林) |